在刚刚结束的一场意甲联赛中,莱切主场对阵对手的比赛上演了极具争议的一幕,主裁判的一次关键判罚最终成为全场焦点。
比赛进行到下半场中段,莱切队一次角球进攻在对方禁区内制造了混乱。皮球经过争顶后并未飞远,在密集的防守球员中发生连续反弹。在一次极为短暂的接触中,球似乎碰到了其中一名防守队员的手臂。莱切队员第一时间举手向主裁判抗议,索要点球。
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。主裁判在听取助理裁判意见后,并未立即做出判罚,而是示意比赛继续。不久后,视频助理裁判(VAR)介入,提示主裁判可能存在手球犯规需要复核。比赛随即暂停,主裁判快速跑向场边的监视器回看事发过程。
全场观众屏息凝神,等待最终的判决。通过慢镜头多重角度的回放可以清晰看到,防守球员的手臂确实接触到了皮球,但其当时处于一个自然的、试图收缩躲避的状态,并且皮球是从极近距离反弹后碰触到手臂,整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意外性和不可预知性。
在经过亲自回看后,主裁判做出了最终决定:维持原判,不判罚点球。他认为,防守球员的手臂位置并未构成不自然的扩大,且来球属于意外的二次反弹,不符合故意手球的判罚规则。
这次判罚充分体现了现代足球规则中对“故意性”和“身体自然轮廓”的看重。尽管莱切队对此感到失望,但裁判通过VAR复核后维持原判的决定,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判罚的准确性,也让这次“有惊无险”的事件最终得以平息。